上大學以後才學會打麻將~
但就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~
因為真的很好玩喔~~
可以訓練記憶力跟反應^^
之前本來想去柏林KADEWE帶一副"馬永"回來
但看材質差又貴就打消念頭了

PS.[Mahjong麻將]在德文的念法是"馬永"


更新日期:2008/02/24 04:39  王良芬紐約報導
老太太瑪莉推了一下老花眼鏡,灰藍的眼珠子則盯著桌面,很快地把前面的牌牆推倒,乾癟的嘴笑開了,她得意地說:「Mahjong」─也就是「胡了」的意思…這樣的麻將聯誼活動,在全美各地至少有上萬處。


 佛羅里達的夏洛特郡是個安靜社區,街道上難得聽到人車聲,但走進當地圖書館,卻傳來此起彼落的搓麻將聲,令人覺得錯愕。循聲找到休閒廳,赫然發現十幾桌麻將正在開打,一老出牌說:Bamboo,另一老應聲:pung,眾老外們沉迷於方城之戰,不知老之將至。


 老人小孩 呼朋引伴湊牌咖


 佛羅里達的老人社區,幾乎每個圖書館、活動中心都設有麻將廳,提供退休的銀髮族消遣活動。亨利是退休醫生,每天早上都到圖書館報到打麻將,他很熟練地洗牌,笑著說:「麻將規則複雜,要求策略和技巧,比橋牌好玩多了。」


 在維吉尼亞阿靈頓一所學校裡,一到中午用餐時間,一群六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,呼朋引伴湊牌友,圍著餐廳桌子搓起麻將,這些11、12歲的學生目不轉睛看著牌上的符號,辨認著東、西、南、北和風、花、發等中國字。


 小牌友對麻將術語並不陌生,洋腔洋調地說:「碰」、「吃」、「和」等,有時因記不住規則,還得偷看小抄。雖然學校餐廳桌子是長型,不是正統的麻將桌,但小牌友毫不計較,就摸起八圈來。


 白人指導老師特維林說,她早在10年多前,就已經教學生打麻將了,雖然美國也有類似的撲克牌遊戲,但是中國麻將比較複雜,可以訓練學生記憶力,這是很好的鍛鍊頭腦的遊戲。


 中國老祖宗發明的麻將遊戲,漂洋過海到美國,已有近百年的歷史,美國人打麻將的人口也從早期的猶太人,延伸到白人、黑人社區。而隨著漢語盛行,美國小學甚至教導打麻將,讓學童從遊戲中,學習計算和方塊字。


 總部設於紐約的「美國國家麻將聯盟」表示,該組織在全美有32個分會,登記的繳費會員有廿七萬五千人之多。此外,各地還有私人麻將俱樂部,例如佛羅里達西棕櫚海灘每月均舉辦一次錦標賽,加州麻將俱樂部一年舉辦四次大賽,參加人數高達600多人,各族裔均有。


 麻將傳入美國歷史,追溯到20世紀初,不少旅居中國的西方人,入境隨俗跟著中國人學打麻將。美國人巴布考克(Joseph P. Babcock)在上海經商,他對這中國遊戲十分有興趣,1920年將麻將帶回美國,並寫了一本小冊子,統一麻將的英文術語,正式將麻將定名為Mah-Jong,並洞燭機先的登記擁有版權。


 根據紀錄,麻將引入美國之後,立刻掀起流行風潮,雖然當時售價高達500美元,但在1922年就銷售了13萬1千多付麻將,1923年則銷售高達150萬付,估計那時有1千5百萬美國人在玩麻將,麻將商機在美國相當驚人。


 上世紀初 旅中商人傳入美


 之後麻將在美國進入一段低潮期,直到1935年又開始復興。麻將的規則和張數因地區不同,1937年一群住在紐約的猶太裔麻將發燒友,共同籌資成立了「美國國家麻將聯盟」,該組織具有官方性質,頒訂美國麻將遊戲規則,從此確定美國人打13張,同時舉辦全國大賽。


 視同社交 麻將族群年輕化


 早期美國麻將多在猶太人圈裡,接著在其他族裔社區發展,牌友以高齡婦女居多。以「美國國家麻將聯盟」的總裁安格爾女士來說,她17歲開始接觸麻將,24歲就成為該聯盟的會員,回顧過去40多年來,為美國的麻將運動投下許多時間和精力。


 麻將在紐約的猶太人社區特別盛行,史特曼是猶太人,他的麻將老師格林斐爾德也是猶太人,格林菲爾德說,「我的母親跟祖母幾乎每天都要打麻將,打麻將對上一代的猶太人來說,是非常普遍的事情。」


 隨著網路興起,線上網路麻將盛行,美國麻將人口有年輕化的趨勢,《華爾街日報》表示,麻將不再僅是老祖母的遊戲,網路贏得了新世代的麻將愛好者。美國大學生打麻將者不少,甚至成立年輕人的麻將聯誼會,因為不涉及賭資,所以校方並未禁止。在布魯克林學院就讀的萊利說:「打麻將像是社交,我本性害羞,但在打麻將時,可和不熟的牌友聊天。」


 紐約客將麻將視為文化之一,布魯克林Proteus Gowanus藝廊現正展出為期一年的「遊戲」(Play)藝術展,其中古董麻將和麻將演進史是焦點。藝術家史特爾曼利用麻將製作胸針和首飾,他本人即是麻將迷,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觸麻將,他說,麻將是個非常值得保存的文化及藝術,「麻將不僅是一有趣場遊戲,牌桌更是一個社交場合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kikaze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